地铁建设与运营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对城市经济和财政也有重大影响。通常来讲,地铁建设不仅有利于完善城市交通,而且有利于刺激城市经济发展。国内地铁建设总体上起步较晚,一些特大城市地铁建设起步阶段不仅持续时间长,且线网规模十分有限。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地铁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资料图】

地铁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预测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新基建”中的融合基础设施领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深度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从而实现传统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

伴随着城轨交通的快速发展,与地铁运营衍生而来的传媒广告、物业开发、车站商业、信息通讯等资源经营活动发展势头强劲,对方便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质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因此,地铁建设不仅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经济效应。在稳住经济大盘,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的政策背景下,一些中心城市陆续启动新一轮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预计未来将形成新一轮城市轨交建设的热潮。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未来五年将新增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

最近十几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财政收入迅猛递增,特大城市的地铁建设规模也随之得到强力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地铁网络。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地铁建设对于当地经济的刺激仅限于建设期,对土地财政的影响也通常是一次性的收益,对城市交通发展的贡献虽然是长远的,但是维系所需的财政投入却是高昂且持久的。如果单一的地铁走廊或地铁网络建设规模过大,对城市财政来说,可能会形成业绩在当下、隐患在未来的困境。

地铁建设其实有两大部分的财政投入,第一是建设期的投入,第二是运营期的运营补贴和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

当前明智的战略决策是针对新建和扩建的地铁项目必须谨慎再谨慎;对于已建成运营的地铁项目应该重新审视地铁站边的土地开发策略和建筑的用途。过去地铁站周边土地开发过于强调商业地产等的开发,而公益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通常被忽视。强化公益看起来与当今地铁建设和运营所面临的财政困境格格不入,但其实地铁本身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公益性是其应有之义,其建设和运营也必然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政府应该做的是让这类财政投入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地铁建设现状规划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开工,标志轨道五期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作为深圳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轨道五期规划线路数量、里程及投资均为深圳历次建设规划之最。轨道五期规划自2018年启动编制至2023年开工建设,历时5年,规划编制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城交”)人担纲技术总体,深耕不辍,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助推轨道五期规划顺利获批及开工建设。轨道五期共规划11条线路总长185.6公里、总投资1952亿元,线路数量及里程均创深圳历次建设规划之最。轨道五期规划线路预计2028年全部建成通车。

广州轨道交通从1993年正式动工建设一号线至今已30年,建成开通了16条621公里地铁线网,为城市和区域提速发挥了积极效应。广州地铁集团积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集中行业优势资源,聚力强链补链完链,助力广州市形成了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到增值服务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目前,广州地铁正同步推进23条654公里地铁和城际线路建设,统筹负责32个国铁、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道路项目投资建设,以新时代轨道交通“高端、智能、绿色、服务、安全”为指引,努力打造结构合理、换乘便捷、共建共治的世界级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地铁建设行业报告对中国地铁建设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地铁建设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地铁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地铁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关键词: